本场分论坛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刘荃教授主持,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智华教授进行学术点评。
《数智时代网络影视创意》
北京师范大学张智华教授在报告中提出,数智时代推进了网络影视创作与形态的变化,倡导文化的原创性与中国文化主体性。数智时代为网络影视提供了发展动力,提高了网络影视的文化内涵。在数智时代,新质生产力成为网络影视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数智时代坚持新质生产力,有利于网络影视的提升与快速发展。
《数智时代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网络视听课程建构》
重庆大学黄鹏教授就数智时代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网络视听课程建构问题与大家展开讨论,他指出戏剧影视专业在数智化时代下,我们可将网络视听课程设置成了一个“群”,我们需要一个系列课程去建立整个结构,通过网络视听的作品有效的帮助我们去做好创新人才培养,最终呈现人才培养的效果。
《数智化浪潮下影视创意与传播的革新与挑战》
安徽艺术学院王琍琍教授就AI生成技术在影视创意和宣传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在影视创意和传播领域的应用两方面展开报告,其在报告中总结道,首先,从业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其次,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过度依赖技术导致创意缺乏独创性,削弱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
《数字时代的影视创作》
东华大学陶奕骏副教授介绍了东华大学1995年起每年持续承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的国际时尚论坛活动,并介绍了该学校自2002年起每年持续承办“环东华时尚周”展演活动,通过各类论坛与秀演等发布、展现推广中国时尚设计。同时,他还为大家展示了东华大学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70周年校庆灯光秀视频。
《高校短视频内容与传播教学实践探究》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岳阳高级摄影师,就短视频与传统影视的形态与传播差异,市场营销视阈下短视频账号主题的定位和变现等方面展开了高校短视频内容与传播教学实践探究,同时他还为大家梳理了短视频传播的底层逻辑图。
《数智时代网络视听人才培养》
天津传媒学院武小宇副教授梳理了数智时代网络视听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数智时代网络视听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与路径,同时,她提出一项技术的革命,将促成一种新文明的诞生,数智时代网络视听人才培养需要人机共育,生命循环,互为滋养,人类与AI一起永无止境地学习。
《网络视听时代高校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思考》
黑河学院人文传媒学院黄力力教授,就网络视听时代高校影视传媒人才培养展开发言。首先她提出了地方院校影视传媒专业策略思考就人才培养是否需要跟着前沿跑、专业转型、毕设、多地互动课程平台建设等问题与大家展开讨论,同时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真实案例进行了分享。
《聚焦原创、文化传播,“四元五创”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孙永辉院长在报告提出创新已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核心要素。他为大家讲解了“四元五创”的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提出“知识、能力、素质、创新”的四元培养目标,实施“创意-创编-创作-创播-创产”五创教学综合改革。
《以红色影像融媒体传播创新思政育人路径的实践与思考》
河北师范大学王晓旭副教授就创作红色影像、讲述红色故事、依托研教平台拓宽思政路径与大家展开了讨论,同时他向大家分享了河北师范大学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契机,不断凝练特色,积极践行以红色融媒体传播为特色的思政育人实践,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人才培养上不断努力的思路。
《新文科背景下传媒类专业毕业设计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究》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影视融媒体学院李越霖以毕业设计为例,就产教融合的网络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展开报告。她指出,产教融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主要包括产教融合研发、产教融合共建、项目牵引、人才培养与交流四种模式。
《新文科背景下的项目制实践创作与教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郭怡然副教授分享了新文科背景下电影学院的项目制实践创作与教学模式。她指出,川影电影学院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电影学院设有五个专业,包括戏剧影视导演、文学、美术、表演和制作,这些专业在软科排名中均表现优异。教学模式注重专家工作访问、实践教学和跨学科融合,旨在打破专业壁垒,让学生全面了解电影工业全流程。
《科技嵌入视野下区域电影产业的人才协同与技术创新》
成都锦城学院黄婧秋副教授分享了关于科技嵌入视野下区域电影产业的人才协同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她提到,区域电影产业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问题,包括高精尖人才和蓝领技术人才的缺失,以及地方人才流失现象。此外,她也介绍了成都锦城学院承办的大赛,并鼓励各位老师提交学生的微电影作品。黄婧秋强调,人才是内容生产的核心,区域协同背景下电影产业的有序发展需解决人才问题。